Thursday, March 19, 2009

小朋友拍痰

這幾天小朋友感冒鼻塞的很嚴重, 晚上睡覺就像大人的打鼾聲一樣大, 帶去看醫生, 熱心的醫生示範了拍痰的方式給我看, 並告知我們一邊拍 200下, 共 400下, 小孩如果哭, 就讓他哭, 小孩子感冒鼻塞最重要的不是吃藥, 是拍痰, 和喝水.

以下是收集自網站上找尋到的文章說明.
‧為什麼要學拍痰
 由於痰在肺之深部,比較黏稠不易咳出,若能應用重力原理(拍痰)及改變身體姿勢,使積在肺的痰鬆脫,經由支氣管、氣管流出再藉著咳嗽將痰咳出,使寶寶能早日康復。
‧什麼情況下需要拍痰
 一般五、六歲前之小孩無法自己用力咳嗽,所以當小孩感冒咳嗽有痰聲時,需借助家長拍擊小孩的背部,以協助將肺部裡的痰咳出。
‧如何拍痰才能達良好的效果?
 1. 拍痰的方法:
 一般可利用叩背器或手呈杯狀,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活動彎曲的力量溫和並穩定的重覆拍擊胸壁,使該部位的痰被引流,叩擊時應有「砰砰」的中空聲音而非拍掌的聲音。
 2. 拍痰時身體姿勢擺置:
 依痰液部位不同而採不同姿勢,其方法如下列所示:
 (1)痰液部位:肺上葉(肺尖) 
 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後傾30度
 拍擊部位:兩側鎖骨以上之部位
 (2)痰液部位:肺上葉後節
 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前傾30度
 拍擊部位:兩側背部上方
 (3)痰液部位:肺下葉後底
 姿 勢:俯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 拍擊部位:拍擊脊椎兩側肋骨下方
 (4)痰液部位:左、右肺下葉前底
 姿 勢:側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 拍擊部位:拍擊腋下部
拍痰時之注意事項:
 1.拍痰時間:
 * 一般每天約3~4次,通常於睡前、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做,以免嘔吐致嘔吐物吸入肺部。
 * 接受呼吸治療後或服用化痰藥30分鐘後拍更有效。
 * 每次拍痰時間一般約5~10分鐘,視病童情況而定,而同一部位叩擊約60~90秒。
    * 洗澡後, 吸收了水蒸氣也是好時機。
 2.拍痰時應先拍患側再拍健側。
 3.拍痰方向應由下往上、由外向內並有做規律性的移動。
 4. 拍痰之力量避免太輕或過重,以免拍痰無效或造成病童傷害。
 5.拍痰中隨時注意兒童有無呼吸困難、臉色蒼白、發紺等。
 6.應避免拍擊肩胛骨、脊椎骨、下背部(腰部以下)、臟器部位。
 7.拍痰時應固定好小孩,以免滑落。
 8.拍痰後應鼓勵小孩咳嗽,嬰幼兒則依情況可請護理人員予以抽痰
 9.拍痰過程中有任何疑問,應隨時詢問護理人員。  

Create Oracle Account

建立一個 Oracle 帳號, 我們會依循下列步驟.
1. 建立該帳號所需要的 Tablespace.
2. 建立帳號.
3. 給予該帳號權限.
大概就這三個步驟就完成了, 實在很簡單, 來看一個實例好了.


1. 建立該帳號所需要的 Tablespace.
    CREATE TABLESPACE TBS_RED_BEAN
    LOGGING 
    DATAFILE '/oracle/data/tbs_red_bean.dbf' SIZE 50M REUSE 
    AUTOEXTEND 
    ON NEXT  5120K MAXSIZE  51200K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UNIFORM 
    SIZE 1024K SEGMENT SPACE MANAGEMENT  MANUAL
2. 建立帳號, 並限定其使用空間大小.
   CREATE USER RED_BEAN  PROFILE "DEFAULT" 
    IDENTIFIED BY RED_BEAN DEFAULT TABLESPACE TBS_RED_BEAN
    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
    QUOTA 51200 K 
    ON TBS_RED_BEAN
    ACCOUNT UNLOCK
3. 給予該帳號權限.
   grant CONNECT to RED_BEAN;
   grant CREATE SESSION to RED_BEAN;
   grant ALTER SESSION to RED_BEAN;
   grant SELECT ANY DICTIONARY to RED_BEAN;
   grant select on green_bean.employee to RED_BEAN;

Thursday, March 05, 2009

讓檢討會議評論與學習在歡熱中完成

檢討會議評論是管理中不討好的議題, 被檢討的人心情不好, 檢討別人的心不在焉, 深怕太認真, 下一次換成自己是被檢討的對象時無法下台.

這個議題雖然很嚴肅, 但是要輕鬆對應, 才會有好的效果. 所以改變氣氛是很重要的(老師都這樣說). 但不管怎樣改變, 效果都不如以下我所使用的方法.

本人所使用的方法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. 
畢竟這是一項工作, 怎有可能不知不覺中進行呢, 當然是不可能, 只是進行方式改變一下而已. 原則如下 : 
1. 在不知覺中開始會議 : 不要會議室, 不要講台, 一切的現況都沒有改變, 只有主導者知道, 會議已經開始了.
2. 會議目的是主持人的底牌, 最後才亮出 : 會議已經熱烈的討論中, 但沒有人知道目的, 卻被引領直奔結論.
3. 慎選第一個發表者 : 既然是檢討會議, 怎可不發言呢, 不要第一個發言者就弄僵了整個氣芬 . 要掌握好氣氛.
4. 讓每個人都發言, 且引領出改善方案.
5. 被檢討者最後發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