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收集自網站上找尋到的文章說明.
‧為什麼要學拍痰?
由於痰在肺之深部,比較黏稠不易咳出,若能應用重力原理(拍痰)及改變身體姿勢,使積在肺的痰鬆脫,經由支氣管、氣管流出再藉著咳嗽將痰咳出,使寶寶能早日康復。
‧什麼情況下需要拍痰?
一般五、六歲前之小孩無法自己用力咳嗽,所以當小孩感冒咳嗽有痰聲時,需借助家長拍擊小孩的背部,以協助將肺部裡的痰咳出。
‧如何拍痰才能達良好的效果?
1. 拍痰的方法:
一般可利用叩背器或手呈杯狀,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活動彎曲的力量溫和並穩定的重覆拍擊胸壁,使該部位的痰被引流,叩擊時應有「砰砰」的中空聲音而非拍掌的聲音。
2. 拍痰時身體姿勢擺置:
依痰液部位不同而採不同姿勢,其方法如下列所示:
(1)痰液部位:肺上葉(肺尖)
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後傾30度
拍擊部位:兩側鎖骨以上之部位
(2)痰液部位:肺上葉後節
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前傾30度
拍擊部位:兩側背部上方
(3)痰液部位:肺下葉後底
姿 勢:俯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拍擊部位:拍擊脊椎兩側肋骨下方
(4)痰液部位:左、右肺下葉前底
姿 勢:側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拍擊部位:拍擊腋下部
.拍痰時之注意事項:
1.拍痰時間:
* 一般每天約3~4次,通常於睡前、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做,以免嘔吐致嘔吐物吸入肺部。
* 接受呼吸治療後或服用化痰藥30分鐘後拍更有效。
* 每次拍痰時間一般約5~10分鐘,視病童情況而定,而同一部位叩擊約60~90秒。
由於痰在肺之深部,比較黏稠不易咳出,若能應用重力原理(拍痰)及改變身體姿勢,使積在肺的痰鬆脫,經由支氣管、氣管流出再藉著咳嗽將痰咳出,使寶寶能早日康復。
‧什麼情況下需要拍痰?
一般五、六歲前之小孩無法自己用力咳嗽,所以當小孩感冒咳嗽有痰聲時,需借助家長拍擊小孩的背部,以協助將肺部裡的痰咳出。
‧如何拍痰才能達良好的效果?
1. 拍痰的方法:
一般可利用叩背器或手呈杯狀,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活動彎曲的力量溫和並穩定的重覆拍擊胸壁,使該部位的痰被引流,叩擊時應有「砰砰」的中空聲音而非拍掌的聲音。
2. 拍痰時身體姿勢擺置:
依痰液部位不同而採不同姿勢,其方法如下列所示:
(1)痰液部位:肺上葉(肺尖)
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後傾30度
拍擊部位:兩側鎖骨以上之部位
(2)痰液部位:肺上葉後節
姿 勢:小孩採坐姿、前傾30度
拍擊部位:兩側背部上方
(3)痰液部位:肺下葉後底
姿 勢:俯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拍擊部位:拍擊脊椎兩側肋骨下方
(4)痰液部位:左、右肺下葉前底
姿 勢:側臥、臀抬高約20公分
拍擊部位:拍擊腋下部
.拍痰時之注意事項:
1.拍痰時間:
* 一般每天約3~4次,通常於睡前、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做,以免嘔吐致嘔吐物吸入肺部。
* 接受呼吸治療後或服用化痰藥30分鐘後拍更有效。
* 每次拍痰時間一般約5~10分鐘,視病童情況而定,而同一部位叩擊約60~90秒。
* 洗澡後, 吸收了水蒸氣也是好時機。
2.拍痰時應先拍患側再拍健側。
3.拍痰方向應由下往上、由外向內並有做規律性的移動。
4. 拍痰之力量避免太輕或過重,以免拍痰無效或造成病童傷害。
5.拍痰中隨時注意兒童有無呼吸困難、臉色蒼白、發紺等。
6.應避免拍擊肩胛骨、脊椎骨、下背部(腰部以下)、臟器部位。
7.拍痰時應固定好小孩,以免滑落。
8.拍痰後應鼓勵小孩咳嗽,嬰幼兒則依情況可請護理人員予以抽痰
9.拍痰過程中有任何疑問,應隨時詢問護理人員。
2.拍痰時應先拍患側再拍健側。
3.拍痰方向應由下往上、由外向內並有做規律性的移動。
4. 拍痰之力量避免太輕或過重,以免拍痰無效或造成病童傷害。
5.拍痰中隨時注意兒童有無呼吸困難、臉色蒼白、發紺等。
6.應避免拍擊肩胛骨、脊椎骨、下背部(腰部以下)、臟器部位。
7.拍痰時應固定好小孩,以免滑落。
8.拍痰後應鼓勵小孩咳嗽,嬰幼兒則依情況可請護理人員予以抽痰
9.拍痰過程中有任何疑問,應隨時詢問護理人員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